首页

媒体报道

【肇庆都市报】市一医院主任医师罗健获“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一颗父母心 28载造福患者

发布时间: 2016-08-08 来源:肇庆都市报 阅读量:

分享
与民间针灸师傅交流后,罗健醒悟针灸才是最有效的治疗病痛方法。

  他有一心想借着“活学活用”针灸治疗法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病痛,但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时,他怀疑自己,“或许自己的针灸技术不过关”;于是,他学习推拿,缓解病人的疼痛。在与民间针灸师傅的交流下,他反省自己的针灸疗法,并醒悟针灸才是治疗病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于是,他更坚定了在针灸治疗的道路上奋进。他,是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罗健,秉持“大医精诚,无论贫贱,救人第一”的从医准则。

  2012年9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启动。历经三年多,近日,罗健以全省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获得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成为我市首位获得该称号的中医专家。

  一、听从父母选择读医

  和许多有着博大从医志向的人相比,罗健显得被动与顺从。也正因这种不具反抗的性格,使他走进了中医博大精深的世界,发现在这些草药植物与一扎一放的针灸中,乐趣无穷。

  高考成绩不理想,父母寻思着以儿子罗健安静心善的性格,觉得学医从医再适合不过,而在罗健看来,或许父母的安排是对的。“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性格恬静,不吵不闹,习惯沉下心思考。”这些性格的优点,罗健认为对自己从医之路有很大的帮助。

  1983年,在父母的建议下,罗健选择到广州中医学院学习针灸。几根细针真的可以起到治病消痛的效果吗?这种质疑的顾虑一直伴随着罗健整个大学生涯。“当时大学里的课程几乎都是围绕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虽然条条框框很明晰,但是始终有一种纸上谈兵的错觉。”罗健说。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钻研,罗健竟也慢慢地喜欢上中医,也对针灸治疗病痛愈发有信心。“兴趣是学医最为重要的动力,只要有兴趣钻研,会发现其中深藏的奥秘。”罗健这样说。

  1988年本科毕业的罗健到华佗医院工作,2006年转至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现已成为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成为医生后,年迈的父亲总是多次叮嘱他,“为医者,父母心,治病救人是本分,对病人要一视同仁”。

  除针灸外,罗健还学习推拿,减轻病人的疼痛。

  二、学习推拿减轻病人疼痛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罗健写下从学医至今一直坚持的准则。然而,其一心想借着“活学活用”针灸治疗法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病痛,但随着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治疗进度缓慢的影响下,一开始的顾虑又重新叩问着罗健的内心。

  “帮患者进行针灸时,自己心里并不能有十足的把握答复病人,病情何时会好转,何时疼痛才消失。”罗健坦言,学医五年,从医多年,从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身上,他看不到特别明显的治疗效果。

  “或许自己的针灸技术不过关,”遇到瓶颈的罗健在自我反省的同时,也为了减轻病人的疼痛,2002年,他决定把重心转移到推拿,从头开始。

  学习推拿术需要运用解剖学的知识,对于学习针灸出身的罗健来说可谓“半路出家”,但为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他选择试一试。一次,罗健在前往上课途中,突发交通意外,摔倒在地,右边手脚都擦伤了,在跑去医院做简单的包扎后,又立即奔赴学校,如约上课。

  “既然决定学习推拿术,就要有重头再来的恒心,当然,也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如今,罗健的巧手按摩已为许许多多挣扎在疼痛边缘的患者减轻不少负担。

  三、偶遇民间针灸师傅重拾针灸信心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2012年,在大学同学的穿针引线下,正遇到针灸技术瓶颈的罗健见到了一位针灸老师傅。“中医的希望在民间,和老师傅交谈针灸疗法,短短数小时,我获益很多,也惊觉原来坚持传统的针灸才是治疗病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9岁的男孩患有脑水肿,在各大医院确诊后只能进行手术引流,而生命也只能维持到18岁。男孩的家人找到老师傅,选择传统针灸进行治疗,希望病情有转机。一星期两次,一次半小时,扎三个穴位,一个月后,男孩病情没加重,半年后,在传统针灸的治疗下,他的脑水肿消失了。

  男孩的事例让罗健明白,并不是针灸疗法不具备治疗效果,而是自己采用的方式不正确。以往患者身体哪个部位疼痛就主要集中针灸那个位置,而往往忽略病之所起。

  除此之外,现代针灸与传统针灸也有着差别。现代针灸接近于理疗,对于部分病症如轻度面神经受损(俗称面瘫)、颈腰腿痛等有较好的疗效。而现在80%的病例都属于轻度的,但是有20%的病症属重度受损,仅用现代针灸并没有太理想的治疗效果,此时就应增加以“辨证取穴,补泻、气至病所”为基础的传统针灸疗法。

  一位来自新兴的面神经重度受损病人,罗健采取传统针灸术从远足施针,讲究“辨证取穴,补泻、气至病所”,目前经过三十次的施针,已经有所好转。

  四、将心比心医治尽职尽责

  从医28年,罗健渐渐找到真正针灸疗法的方向,并为之深刻钻研。

  参加为期三年的研修项目,在罗健看来是对自身中医理论的查漏补缺和加深学习。面对研修班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年51岁的罗健依然严苛对待,他曾为了研修项目的考试,在医院的中药房花了一周时间辨识与重温中药材。

  白天虽然有繁重的临床工作,但对于晚上空余的时间,罗健也舍不得浪费,看书学习,写论文,整理研修项目资料。

  “当你认真做一件事,例如看病,病人是会有感觉的。病人来求诊,作为医生就要尽自己的能力医治病人,这是做人的本真。”对于当今社会热议的医患关系,罗健表示,将心比心,无论贫贱,救人第一才能尽职尽责。

  不同的病人病症,罗健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站在医生角度,把想法告诉病人,告诉他们医生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尽可能说明白说清楚,换位思考很重要。”(2016年8月2日《肇庆都市报》A8版记者 夏紫怡 实习生 何丽芬)

除针灸外,罗健还学习推拿,减轻病人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