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罗隐写道:“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作为人子,我深知世间父母视子孙比自己生命更重要。同样,我也深知子孙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给予的家财。反腐是国家一直坚持的政策,近几年打击力度更是加强。不少官员落马后辩道:作为父母,想留点东西给儿女。“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舐犊之情人皆有之,但这不应该成为腐败产生的原因,反而应该是拒绝腐败的动力。
留以精神,继承信念。曾国藩,在科举开考前写信给儿子说:“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考完发榜之前,曾国藩又去信告诫儿子:“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最后其多次应试,始终结果平平。而正是父亲这种不屈不挠的踏实之风,使其子自学成才,终成著名数学家。“富不过三代”,是很多家族无法逃过的命运。煤老板不惜花巨款送子女入名牌大学,希望后代能继承自己的财富,但事与愿违。缺乏创新发展动力的父母亦无法传授子孙实际有用的精神,只能留下固守既得利益,沉溺享受而懒于经营的恶癖给后代。为人子女,父母在自己跌倒时施予援手并不重要,强大精神力,坚持走下去的信念才是人生路程中最耀眼的光辉。
留以规矩,继承道义。历史上的清官明吏,除以身作则,为民众爱戴之外,对子孙亦有明白的家规。清朝名臣纪昀教育子女:“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当奴役,贵莫贪贿赃”。曾国藩亦常训导后生:“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群体的一份子,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只在于己。要想带给社会正面影响,子孙是否吸收父母行事的规矩、立身的道义是最好的反映。凡是作善行的父母,子孙亦会继承其成就。而多行不义的父母,遗留给子孙的只是祸害。为人子女,必然希望父母为社会所赞赏之人,而自己也是对社会有贡献之人,流芳后世。
留以渔技,继承知识。某些国家,孩子在成年后即有自力更生的意识。无论家庭富裕与否,那些少年都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赚钱,逐渐告别依靠家庭经济支持的日子。在日本的大公司,往往潜伏着竞争对手的接班候选人。他们正是要剔除培养对象的特殊属性,让其在对手公司从底层做起。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对子孙要求甚严,不让子孙带有一点特别权利或照顾。一个人长大的标志是自己可以独立去谋生,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襁褓中的人,只能称之为幼儿。物质财富的给予是父母对子孙的爱,但这种爱是残缺的。为人子女,学习父母的谋生方法,用自己双手开拓出自己人生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物质财富总有耗尽的一天,而知识、方法却可以一直传承发展。
为人子女,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这本是父母必须意识到的问题往往被忽略。“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一味为子孙积累物质财富,甚至不惜走进贪腐的深渊是可悲的。作为人子,我饱受父母的爱护,我无时无刻不抱着感恩的心。作为一名刚到社会工作的年轻人,我更感激父母给予我人生的信念、行事的道义、生活的方法,这些正是父母留给我最大的财富。而我,也必将父母给予我的这些财富一直传承下去,并感染身边的人!
本文获得市图书馆举办的廉洁读书征文活动三等奖 作者:刘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