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发布时间: 2016-03-03 来源:预防保健科 阅读量:

分享

  先天性听力障碍有哪些危害?

   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如果在新生儿期、婴儿早期未行听力筛查,其听力障碍未被及时发现,往往到了4-5岁尚不会说话时才被发现,但已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因聋而哑”,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判断刚出生的宝宝是否拥有正常听力,仅仅用日常观察和言语呼唤等方式来判断是不严谨不可靠的,其受到周围环境、视觉干扰、假阳性反应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导致家长不能及时发现除重度听力损失以外听力障碍,甚至不能准确判断宝宝是否能够听到声音。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宝宝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从而及早对其采取治疗及干预措施。绝大部分存在听力障碍的孩子,经过及时的治疗、佩戴合适的辅助器具以及科学的康复训练后,可以获得接近正常的听力和言语能力,对以后学习、工作以及社会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采取耳声放射的检查方法,对于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在宝宝出生后48-72小时进行;对于进入NICU住院的新生儿,应在病情稳定后或出院前进行初次听力筛查。所有未通过初筛及出生时存在听损高危因素的宝宝都应在出生后42天左右接受听力复筛。

  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后怎么办?

  初筛结果“通过”意味着宝宝的“耳蜗-中耳-外耳”通路功能正常,可以判断宝宝的听力基本正常,但并不能排除听神经及以上听觉传导通路的罕见疾病,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宝宝还应该在1-6岁每年进行一次听力评估。另外,无论任何时间,如果家长发觉孩子可能出现了听力下降,都应及时就诊,及时发现迟发的性听力损失。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后该怎么办?

  如果听力复筛有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就意味着目前宝宝存在听力问题,而听力损失程度由于病变性质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这需要在宝宝3个月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来确认听力损失的性质与程度。

  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