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报道

【西江日报】肇庆援藏医生林才:新生儿守护神 缺氧不缺精神

发布时间: 2015-12-08 来源:西江日报 阅读量:

分享
林才为藏族儿童进行身体检查。援藏医疗队提供

  【西江日报讯】林才,肇庆第一人民院普通儿科副主任医师,他是广东省(肇庆市)第31批援藏医疗队的队长。当记者再次见到这位年轻的儿科专家时,他已经被高原上的强紫外线晒的皮肤黝黑。

  见到记者时,林才一直反复说着要做到缺氧不缺“广东医生”精神。这也是他援藏的日子里的信仰,他始终弘扬和践行的“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精神。

  为产科保驾护航

  据了解,剖宫产手术离不开儿科的支持,因为如果有危险因素存在,产妇需要急诊剖宫产的,一定要有经验的新生儿科医生在场,否则孩子出生以后没有有效的救治可能面临着死亡,这种病例的特点在于分秒必争,没有转院的机会,两分钟之内必须处理,为新生儿建立正常呼吸。而之前林芝市妇幼保健院就因为两批援藏医生轮替的空档期间没有新生儿医生,而没有开展高危妊娠剖宫产手术。

  2015年5月,林芝市妇幼保健院接治了首例孕34周重度子痫前期的高危妊娠剖宫产手术,林才负责新生儿救治。“孩子出来的瞬间肤色发紫,必须马上清痰、吸氧。”林才回忆道,他当时马上给孩子擦干,在辐射暖台下保暖,给孩子吸痰、吸上氧并给予一些皮肤的刺激,伴随着“哇”的一声哭喊,每个人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手术室里笼罩着的高度紧张气氛也逐渐消散。

  林才告诉记者,该院只有3名儿科医生,在儿科门诊上班,没有住院部,没有儿科值班医生,因为他就住在医院的宿舍,所以就义不容辞承担了每天24小时的儿科值班任务,每遇到疑难产科剖腹产、接产或住院新生儿需要抢救或会诊,不论白天黑夜,或休息日、节假日,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

  

  改变当地用糌粑喂养小婴儿的习惯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观察,林才发现林芝地区婴幼儿缺锌缺铁比内地更普遍,他认为这与当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并决心为新生儿父母普及更多的知识,改变孩子缺锌缺铁的现状。

  原来,西藏一代一代的孩子都是吃糌粑长大的,尽管现在生活改善了,藏族还是沿用这些现在已不适用的习惯。林才在诊治患儿的过程中,给哺乳期妇女讲解科学喂养知识,并在林芝市巴宜区电视台《健康密码》栏目做了两期儿童保健、科学喂养知识宣传节目,作为林芝市妇幼督导工作组成员到工布江达县、朗县、米林县进行妇幼卫生工作督导期间,为各县妇幼专干讲授儿童保健、科学喂养知识课程3场。今年9月,他还与林芝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向广东省科技厅申报援藏科研立项一项,为《林芝地区0-6岁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通过林才的努力,如今林芝民众越来越多的加入母乳喂养的队伍,了解了更多科学喂养的知识,改变了不少人用糌粑喂婴儿的习惯。

  辛勤“造血”、做好“传帮带”

  “平时门诊的工作量没有在内地大,这让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精细地诊断,仔细询问每一位病人的病史,认真进行各项体格检查。”林才告诉记者,他通过综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给林芝的本地医生详细讲解儿科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进一步规范了儿科疾病的治疗方案。

  林才为当地医生进行了儿科业务讲座6次,其中包括《休克的早期识别和诊治》、《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解读》、《儿童补液疗法》等,并制定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手足口病等诊治规范、病情告知书。每次他到产科会诊的时候,都带上一位本地的儿科医生,教他们从走进手术室要怎么准备器械,到孩子出生后的护理,再到紧急病情的判断和处置,等新生儿急救方面的知识。

  通过林才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带教,林芝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的理论、实践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也为将来该院儿科的筹建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林才说,在林芝这里作为一个援藏医生感到辛福的是,这里没有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十分融洽,虽然有时语言不通,但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让陌生的医患之间建立起相互的信任,能感受得到藏族民众那种真诚的感谢和尊重。他愿意做一个造血者,把他毕生所学倾囊而出,继续发扬“广东医生”精神,为林芝民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2015年12月6日《西江日报》头版 记者 肖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