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专家提醒:学龄儿童勤洗手,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发布时间: 2016-05-09 来源:预防保健科 阅读量:

分享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成人也可发病,但概率不大。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7月多发。

  手足口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一般症状轻微,以发热、皮疹或疱疹为特征,出疹常见于手、足、口腔等部位,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部分患者可伴有咽痛、咳嗽、流涕、食欲减退等症状。

  手足口病有哪些危害?

   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出疹,一般只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例病情发展迅速,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治疗时限为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患儿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和外出。

  ★注意加强营养和休息。

  ★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无刺激性食品为宜。

  ★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刺激性洗涤剂。

  ★出现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救治。

  怎样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其身体状况,学会“二摸”和“二看”:

  “二摸”: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摸皮肤是否发冷;

  “二看”: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肢体是否颤抖抽搐。

  如出现以上症状,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日常怎样预防孩子患手足口病?

  常洗手:孩子在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打喷嚏后,家长及看护人在接触孩子前、或替婴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用流动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多通风:居室要经常通风;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勤清洁:孩子餐饮具、奶瓶使用前要高温消毒,玩具、家具及地面等要每周清洁,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