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健康知识进万家”专题宣传活动之八<br />——“全面二孩”政策及生育健康知识集中宣传(二)

发布时间: 2016-03-22 来源:预防保健科 阅读量:

分享

  高龄再生育,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大于35岁即高龄孕妇在短期内势必增多,高龄生育对母亲和胎儿的风险明显上升,各国已普遍将年龄≥35岁的妊娠列为高危妊娠。为保障“全面两孩”政策的顺利实施,保护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再生育意愿者要加强母婴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的学习,做好孕产期健康管理,才能顺利产下健康宝宝。

  一、高龄孕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卵子质量下降。

  据国内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卵子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几率明显升高,高龄孕妇妊娠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明显升高,出生缺陷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如先天愚型、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多囊肾等发生率均会增高。

  2.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增多。

  人到中年,可能会患有一些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心脏病等。在没有怀孕时,这些疾病可能没有明显的表现,在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但怀孕后,尤其妊娠中晚期,随着身体负担的加重,就会造成母婴并发症,甚至威胁母婴生命安全。此外,部分人群,即使既往无病史的在怀孕后也会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除此之外,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率都会增加,疾病状况下会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及产儿死亡率也随之升高。

  3. 流产、早产、难产比例增高。

  高龄妇女妊娠成功率逐年下降,保胎几乎是所有高龄孕妇必做的“功课”,即使妊娠了也易于流产,与30岁以下的年轻孕妇相比,自然流产率增加高达3倍。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产道和会阴、盆骨的关节会变硬,不易扩张,子宫的收缩力和阴道的伸张力也较差,导致分娩时间延长,容易发生大出血和难产。高龄产妇术后恢复也会较慢。

  4. 前胎剖宫产留给子宫的疤痕。

   如果头胎是剖宫产的,怀孕后可能出现瘢痕妊娠、胎盘植入等。瘢痕妊娠就是胚胎着床在子宫的疤痕,有可能会大出血或子宫破裂,危及生命。胎盘植入就是胎盘长到子宫的肌肉里,这种情况可导致病人大出血、休克、子宫破裂、甚至死亡。另外,分娩时剖宫产的机会大大增加:多次手术会导致相关并发症增加,如术后腹腔粘连、伤口愈合不良等。

  二、高龄妇女在准备生育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高龄孕妇应在怀孕前半年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检查心、肺、肝、肾等功能是否适合怀孕。由医生综合评估身体条件后再怀孕。怀孕前3个月提前补充叶酸,直到怀孕后3个月。

  2. 高龄孕妇应定期进行孕期检查,筛查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等高危因素,监测胎儿“动向”,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治疗或终止妊娠。对于之前进行过剖宫产的孕妇,孕期要特别注意早孕期排除子宫疤痕部妊娠,中晚孕排除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的风险,孕期检测先兆子宫破裂的风险。

  3. 高龄孕妇为产前诊断对象,要及时进行出生缺陷相关病种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尽可能排除胎儿畸形。

  4. 健康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建议养成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的良好生活方式,孕期坚持运动,体重合理增长,减少难产风险。

  三、出生缺陷有哪些防控措施?

  出生缺陷病种繁多,不同种类的出生缺陷发生原因也有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分为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高龄二胎孕妇而言,会面临更多的环境和遗传高危因素风险。

  首先,就遗传因素而言。由于成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遗传物质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一般女性年龄超过35岁以后生育,胎儿发生遗传异常的风险就会更高,特别是发生唐氏综合症的机会更大。

  其次,这里讲的环境因素是从广义而言的,包括化学致畸物、放射线等物理因素、也包括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孕早期感染和患病、疤痕子宫、卵巢和子宫等生殖系统机能降低等。对于二胎高龄孕产妇,接触这些环境危险因素的机会会增加,从而导致胎儿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会较在最佳生育年龄段生育的高,更需要在孕前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1. 孕前夫妇双方均对自身健康状况和生育能力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和咨询,对于一些地方性常见遗传病进行筛查,例如广东的地中海贫血等。同时,孕前3个月开始合理补充叶酸和必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2. 怀孕后尽早进行产前出生缺陷筛查和遗传咨询。产前出生缺陷筛查主要包括通过血液检测筛查和超声筛查。通过血液产前筛查主要是尽早发现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染色体严重异常等方面的高风险对象,再通过产前诊断和早期干预避免这些胎儿的生育。通过超声筛查和诊断可发现一些严重致死性的胎儿结构畸形,例如严重心脏畸形、无脑儿、脑膨出、开放性脊柱裂、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等致命畸形。

  3.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干预,避免残疾的发生。目前,法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G6PD和听力障碍,但目前技术上已可以同时对30余种遗传代谢病进行新生儿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