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讯】昨天“六一”儿童节,人们在关注儿童教育的同时,意外伤害的预防必不可少。特别在近日,鼎湖区凤凰镇小尚志的意外烫伤事故,引发全民关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意外的事是哪些?如何预防和避免,让孩子最大程度减少伤害?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第—人民医院急诊儿科有关专家。
医生诊案——
连日来的雷雨天气和变化无常的温度,让不少孩子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这对市第—人民医院急诊儿科副主任陈智锋来说已司空见惯,而让位最担心的,莫过于儿童受到意外伤害, “比如溺水、烧烫伤、误吞异物窒息等,当中很多可以避免,但往往被家长忽略了。”
陈智锋从事儿科医生10多年,接触到的儿童意外伤害不计其数,让他印象深刻是两年前,一名来自高要金利镇的2岁小女孩,“事发一个多小时后才送到医院,当时小孩已无呼吸和心跳,最终没能抢救回来……”据了解,小孩就在家门前一条小水沟里溺水,如家长平时做好防护措施,比如加强看护,就能避免悲剧。
“开水烫伤也是儿童常见意外。”陈智锋说。几年前,他接诊一名来自怀集农村的儿童,当时儿童的奶奶烧好一锅开水倒在澡盆后,转身准备去拿凉水来兑,想不到孩子竟一屁股坐进盆里,导致身上多处被烫伤,“身边有危险物品,一定不能让小孩子靠近。”
2009年,陈智锋接诊了一名因异物窒息死亡的病例,让他难忘。那晚是中秋节,一对来自四川省的外来务工夫妇抱着四个月大的婴儿跑到医院求救。原来,当晚夫妇俩将刚喂饱粥的孩子仰面平躺在桌子上睡觉,不久就听到孩子重重的打嗝声,并发现孩子脸色铁青,于是急忙送到医院抢救,但已救不回来,“当时我们切开孩子的气管,发现里面全部是粥……刚吃饱是不能马上躺下睡觉的,这是常识呀。”
在陈智锋接诊的病例中,还有一些孩子异物窒息是因为吞了话梅核、圆珠笔笔帽等,有的孩子甚至吞入一根铁钉进胃里!
专家建议——
有专家指出,儿童生性好动,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如家长忽略看护或缺乏常识,意外伤害就很容易发生。多年的从医经验,陈智锋总结出,鲜有家长在入院前对孩子做过正确的急救处理,“如心肺复苏,九成家长不知道怎样做。而目前,我国并没有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家庭更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陈智锋建议,家长要掌握一些正确的院前急救知识,才能在孩子发生意外时,争分夺秒进行现场急救,切不可因急于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如金利那名溺水儿童,打捞上来后,如果家长当场按正确方法抢救,或许能挽回小女童的生命。
相关链接 儿童常见伤急救知识
1.烧烫伤
应尽快用凉水冲洗患处,可持续10至20分钟,以降低温度,减少皮肤损害。
2.严重窒息
应先将阻塞气道的东西清除,如拍打背部,然后再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进行急救。
3.车祸、高空坠落
如出现呼吸困难和昏迷者,要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救助人员在抢救伤者时,怀疑有脊柱骨折的,千万不要对伤者进行任意翻身和扭曲身体。(2015年6月2日《西江日报》A4·社会民生 记者 陈松连 通讯员 蔡丽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