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 2014年 1月30日,我市出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一场生命救援赛就此拉开了序幕。在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定点救治医院和质控中心,每天演绎着人间大爱,行政、医护、防疫检验人员用坚持、勇气、责任与奉献和病毒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
医护人员在感染病区坚守
1月30日,大年三十除夕晚上7点,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岭分院感染病区主任赵柏良刚刚下班回到家中,一家老小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正在帮妻子准备团年饭的赵柏良突然接到了一个紧急通知,怀集一例H7N9禽流感疑似感染者,正紧急送往感染病区救治,作为感染H7N9禽流感特护组的医护人员必须在晚上8点前赶回医院,做好接治准备。
时间就是命令,匆匆吃完一碗饭后,赵柏良在家人的嘱咐声中回到了医院。“我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家人也都理解,他们只希望我做好防护,早日将病人治好。”赵柏良告诉记者。
与赵柏良一样,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科、呼吸科、感染科、儿科、急诊科等科室组成的专家组10多名医生都在感染病区紧急集中,为病人进行会诊。而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救治时间里,以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陈浩波为首的专家救治小组,放弃了春节假期、舍下了与家人的团聚,全身心扑在救治第一线。
“来我院救治的第一例病人是个小孩,只有5岁半,父母也陪着来了医院,按规定当时我们将小孩隔离在负压病房。”感染病区护士长周敏魁回忆,刚进病房小孩总是啼哭不止,为测体温、输液带来了困难。为了安抚小孩的情绪,配合治疗,陈浩波立刻安排医院在负压病房中安装一台电视机,播放儿童节目。此举立刻生效,小病人渐渐安静下来,治疗也开始有序进行。
每天早上8点开始,专家组都要对病人进行会诊,讨论病情,研究治疗方案,而护士不仅要照顾好病人,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我们每4个小时要对病人进行监测一次,而病人家属则进行预防性用药,然后教会他们怎样穿防护服、与病人接触时该注意什么。”周敏魁介绍,在感染病区工作每天要戴着厚厚的口罩,与病人接触时还要戴上防护面罩,几个小时下来闷热难受。病区的护士们为了避免频繁更换防护服而消耗时间,上班都很少喝水,尽量减少上厕所的频率,而对于患者,无论是查体还是每日的全身擦浴、口腔护理、痰液和分泌物的清理都要一丝不苟。然而,病区的护士们没有一个人喊累,更没有人主动退出。经过悉心治疗,5岁的小患者身体开始逐渐恢复,最终痊愈出院: 2月5日,大年初五,感染病区又接到了另一个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49岁的男性患者梁某,他成为了我市救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中住院时间最长的一位。
“这个病人除了感染了H7N9禽流感之外,还患有严重的肺部基础病。”梁某的病情让专家组非常忧心。为让患者顺利庋过危险期,赵柏良每天早早来到病房查看病人情况,制定诊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各项检测结果,不断调整适时跟进。经过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患者梁某病情逐渐好转。3月2日上午,在市疾控中心连续两天的H7N9病毒检验结果均呈阴性的情况下,患者梁某痊愈出院了。
H7N9禽流感考验我市质控应急能力
发现病例立刻进行强化监测 两月监测3000多份样本
在这场与H7N9禽流感的斗争中,我市初战告捷,除了医护人员的专业奉献外,全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检测也功不可没。
1月30日大年三十,我市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后,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周跃华和他的同事紧急赶往怀集指导当地做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并进行采样。“我们去到怀集要针对病人家属、医生等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还包括病人家内环境和附近市场外环境的采样。”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副科长、主管医师麦炜告诉记者,5岁的小孩1月28日就在怀集县人民医院治疗,因此仅仅他一个人的密切接触者就有83人,为密切接触者采样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这类人群有没有感染H7N9禽流感。当晚9点,麦炜从怀集带;回了200多份样本等待检测。
当晚,接手麦炜工作的是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谭翰清,他和检验室一共8名工作人员负责对采样进行检查分析。“200乡份样本的检测,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谭翰清告诉记者,平时微生物检验科一个星期对门诊流感样病例和外环境样本的检测是50-60份, “如今一下子要做4周的样本检测,压力很大,一点错都不能有。”
等到做完样本的初步筛查,实验室外已经是万家灯火,炮竹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大家都在庆祝新年。 “今年把小孩送回爸妈那里过年了,因为我老婆也要值班,我们俩除夕夜都在工作。”谭翰清说,他的妻子是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除夕那晚妻子也负责值晚班,而对于除夕夜的加班,谭翰清并没有任何抱怨^“我们要确保样本检测结果准确及时。”
自1月30日报告首例病例以来,我市迅速启动连续两周的H7N9禽流感强化监测,主要针对各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和住院重症肺炎患者,每天都要进行一次监测。因此,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各县(市、区)疾控中心陆续送来各种采样的样本,最多的时候,谭翰清和他的同事章天内要检测300多份样本。 “因为疫情监测必须快速、及时,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当天就出结果。”谭翰清篱诉记者。截止到4月3日,他们已经完成了3000多份样本的检测。这段时间,检验人员吃住都在实验室里,累了就在简易床上躺一躺,尽管大家都熬得火眼金睛,但他们用专业与责任保证了检测质量,检测样本没有发生过1例差错。
与病毒的战斗不会停止,在广大人民群众万家欢乐的时候,在一家老少共聚天伦的时候,医护工作者默默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用他们的理想、信念、责任与担当为人民群众守护着健康和和谐,用他们的专业技术、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诠释了白衣天使的意义!(2014年4月8日西江日报A8体育版西江日报记者 肖莎莎 通讯员 彭竣涛 邓肇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