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它是因心跳突然急剧加快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常在平静状态下,没有任何先兆,心跳突然加速,脉搏多在160—240次/分,小孩可达300次/分。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几秒,长则几天,多数病人发病后可自行终止,突然恢复正常,少数病人必须用药后才能终止。其它症状轻重不一,轻时可只有心慌、憋气、头晕、乏力,重时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抽搐或休克,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年龄的大小,是否有其他心脏病及病人的耐受程度。
该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药物,但不能根治,效果欠佳,长期用药可能有副作用,目前最佳的选择是导管射频消融术。这是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术,现在已非常成熟。该手术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一次性根治,术后不再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外科手术比,它不需要开胸和全麻,病人无痛苦,操作方法简便。其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适应症:阵发性室上速、预激综合征、特发性室速、阵发性房速、房扑、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
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第一例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于1958年在瑞典karolinska医院植入,至今已有47年了,起搏治疗现已成为临床心脏病学治疗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起搏器技术进展迅捷,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使用寿命越来越长,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随之,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正在逐渐拓宽,从单纯治疗心电活动衰竭(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扩展到治疗心电活动的紊乱(如心房颤动),从治疗心电疾患扩展到治疗非心电疾患(如心力衰竭、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神经介导性晕厥等)。
常见的有:
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 其它还需要植入起搏器的疾病有:房颤、肥厚梗阻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等。
另外,近年来,心脏起搏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有十余年迅速进展,目前,中国双室同步起搏器的植入总量已经超过500例,我院已开展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至今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植入crt的全部患者目前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推荐,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包括双室同步起搏和双室同步起搏+icd)与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药物治疗一样,应成为心力衰竭的基础一线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