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天使情怀㈡

发布时间: 2007-09-28 来源: 阅读量:

分享

 

一袭袭白衣里跳动着一颗颗炽热的爱心,一顶顶燕尾帽下闪动着一双双关爱的眼眸,似一滴甘露,滋润病人失意的心田,似一缕清风,扬起病人生命的风帆。

天使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仁爱的化身,天使的情怀是高尚圣洁的情怀。《天使情怀》专栏中将连续刊出我院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先进模范事迹,而他们只是广大医护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我们一定能搭建医患间的和谐之桥!

 

白衣战士的情怀

——内科副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呼吸内科主医师  陈晓红

 

陈晓红对医疗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二十多年如一日,心系群众,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祖国的医学事业中,治病救人,医德高尚。她先后多次被医院及市卫生系统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分别被卫生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见过陈晓红的人,无不为她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的精神所佩服,在她身边工作的人,无不被她病人至上的天使般的真情所赞叹。

陈晓红同志不仅负责呼吸内科的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还担负icu及院内、外呼吸专科会诊等任务。作为呼吸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坚持每周一次大查房,危重病人天天查,指导和带领下级医生进行日常诊疗工作,亲自参加并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讨论等。二十四年的职业生涯,她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何种节、假日,每天必回病房巡视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一定要根据病情变化,制定好治疗方案才放心。工作繁忙,夜间、节假日经常有科内、icu病房的危重病人需要抢救,她从不怠慢,随叫随到,夜以继日,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因此,节假日的个人或家庭的活动,往往不能按计划进行,她总是说:“作为一名医生,病人的需要是第一的,能为病人解除疾苦,牺牲点休息时间算什么!”  这简朴的话语,虽然朴实无华,却体现了一位医务人员以实际行动实践自己信念与人生价值

抗击非典战役开始以来,她担负着全院乃至全市的非典病人及疑似病例的会诊及指导诊断、治疗工作。由于非典是一种新发的疾病,传染性强,大量的疑似病例需要及时会诊,为了不延误病情,避免因为漏诊、误诊而造成疾病的扩散。陈主任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无论白天、黑夜,还是上班、下班,电话一响,她就是雷厉风行,随叫随到。在隔离病房,陈晓红主任首先与治疗组成员一起制定了完整的诊疗计划、监测指标,并亲力亲为,亲自检查每一位病人、调整呼吸机参数、上bipap呼吸机、吸痰、进行支纤镜检查等,言传身教,为年轻医生作出表率。坚持每天查房两次,保证了病人的安全,无论中午、晚上,病人病情变化、机械通气有问题,她都是随叫随到。在媒体不断报道有医务人员被感染,甚至有的还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的消息后,不少亲戚朋友来电话关切地询问,她总是笑着叫他们放心。她说:“抢救病人,是履行自己的天职,永远比自己的安危重要。”

1998年起,她带领呼吸科医生开展了对哮喘患者的长期随访以及“哮喘之家”活动,举办了有关的学术讲座,对医生进行了再教育,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卫生宣教,使病人的病情更加广泛地得到控制。她主持的科研项目“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hpa轴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获2002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成果“长期家庭氧疗及康复训练对copd病人的疗效观察”获200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市科研立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2例临床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以及 “e—选择素ce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均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作为第一作者的她,撰写了科研论文、专业文章共10篇,其中发表在国家级杂志6篇,市级杂志1篇。

二十四年来,陈晓红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她热爱医疗工作,为医疗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并不断学习、攀登,用一名普通白衣战士的爱心默默地奉献给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