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院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房,我们内四科全体护理人员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 一步步实现着我们的目标与愿景。
“创优”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我们原有的工作模式,让护士的角色更加深入到每个病人的心里,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单一的打针发药,还有更多是看不到的工作需要用爱心,用关心,用耐心去完成……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就会热心的将他领进病房开始详细的介绍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和自己,用餐、打水,洗漱一一道来,随之为其协助修甲、理须,瞬间患者的陌生感消失,拉近了护患距离。
与其同时,我们有了新的护理临床工作模式——包干责任制及床边工作制,保证责任护士管床到位,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临床思维模式的改变,决定了工作模式的改变。我们采取了分组包干分床到人的模式,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程由管床护士负责,治疗性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完全有机地溶于一体,全方位地由管床护士在床边进行,初步实现了全程护理,真正做到把护士还给患者。制度的改变,我们由过去的呼叫铃响了、家属或患者呼叫后才能见到护士,转变成现在的护士不断巡视病房,主动及时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病区的红灯次数大大减少,每次在预计的时间管床护士就能及时为病人接上输液时,患者都会很赞叹:“果然是专业人士,接输液的时间算得可真准。”患者们越来越信任护士了。我们对患者的称谓也由以前的某某先生或小姐,转变成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或张老、李老,病人听起来觉得亲切,有犹如在家的感觉。在沟通和交流中,我们增进了医患感情,减少了矛盾,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基础护理的进一步细化,更能使病人感到贴心。为了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我科把基础护理实施次数与质量作为评优的依据之一。每天下午我们带领实习生一起为卧床的病人擦洗,刚开始时许多病人不适应或不好意思,不让我们为他们洗头、洗澡、擦身,我们会亲切耐心地对他们说:“你们就当我们是你们的女儿,没关系的。”许多病人渐渐地接受了。我们由过去的侧重于治疗性护理,转变成加强基础护理。看着我们贴心的行为,患者和家属非常感动,我们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其实做起来还是需要一个心理转变过程的。
此外,我们科室又推出一新措施:出院病人电话回访活动。每周三早上10点到12点,我们有专人致电上周出院的病人,追踪病人的情况及收集反馈意见。贴心的言行让患者和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回访中患者对我科无论是生活护理还是专科护理服务都有了很高的评价,对我科护理服务态度的改变有了更深的体会。回到患者身边,做我们应做的事。
从护士的角度来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活动,实现有陪无护,护士的工作是较前辛苦了。但是回想这几个月的成果,心里就觉得很开怀。“予将专业致志以注意授予护理者之幸福。”这是南丁•格尔一生恪守的誓言。我想,这也是我们创优护理服务工程所体现的境界,也是我们该一生恪守的誓言。(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