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尤其老年妇女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产生因素有:衰老、雌激素下降、营养下降、生活不正常、疾病、药物、遗传等。主要是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骼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在临床表现:1.疼痛。2.身长缩短、驼背。3.骨折。4.呼吸功能下降。在我国当前,骨质疏松患者近亿,占人口的8%,其中50岁以上的城市老年妇女脊椎椎体骨折发生率为15%。这些患者常常产生剧烈的腰背痛,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最近研究表明,椎体骨折引起的并发症多,脊柱的致畸率高,导致患者生理功能的限制,结果会增大致死率。
脊椎为骨肿瘤的最好发部位之一,包括血管瘤、骨髓瘤及椎体转移性肿瘤等,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难以忍受的腰背剧痛:部分患者甚至因肿瘤直接侵犯脊髓或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压迫脊髓而导致瘫痪。
在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治疗方面,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卧床恢复,口服止痛药、钙剂等保守治疗,大部分病人疼痛症状难以奏效,对其卧床时间长,心肺等并发症多见,脊柱的致畸率高、并会逐渐引起患者自理能力的下降而影响生活质量。而脊椎骨肿瘤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但见效缓慢、并无法加强因肿瘤破坏而成的脊柱不稳。外科手术治疗手段因创伤大、并发症多而难以广泛应用;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者,椎弓根钉固定亦为手术禁忌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以其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失血少、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等微创手术的优点,在90年代后逐渐推广应用。其椎体后凸成形术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还可恢复、改善已压缩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增加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并降低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从而达到最佳的疗效。
我院骨科近年引进并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这项先进技术解决了既往患者因脊椎骨折或肿瘤引起长期疼痛导致日常生活受限,并逐渐造成自理能力的下降及自信心的丧失,进而困扰患者及其家属问题。具有缓解疼痛、复位和稳定骨折、适当恢复椎体的高度、减少脊柱的畸形,避免长期卧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等独特作用功能。一般情况下手术可局麻下进行,60分钟内完成。术后可正常饮食,穿针口无需缝合折线,术后24小时下床试行,术后4—6天可出院。
患者出院后要积极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以渐进性、持续性、个性化、减少回复原则进行运动康复,增强肌力、训练平衡和灵活性、提高关节的灵活度,改善运动器官的协调性,促进骨形成和重建;以及服用抑制破骨细胞溶骨活性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改善骨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预防骨疏松。(孔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