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

高水平医院建设

【临床前沿】七旬老人遇“麻”烦,精准技术解难题!

发布时间: 2019-04-15 来源:麻醉科 朱嘉威 阅读量:

分享

  近日,一名七旬阿婆因车祸不幸导致双下肢粉碎性骨折,伴有失血休克,随即送往我院急诊进行手术治疗。在医护人员积极努力下,阿婆顺利完成手术,暂时脱离危险,但因其高龄、休克、快速型心率失常、高血压(未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等因素,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了ICU。

  在ICU期间,她老弱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在积极控制感染的情况下,还是并发了慢支急性发作(肺炎)。经过两个星期的积极治疗,炎症才得以控制,拔除气管导管,病情稳定转至普通病房。由于病情需要,再次行“右下肢残端清创修整术”手术,使刚刚脱离生命危险的阿婆再次面临风险。

  手术难度不大,对一般患者来说完全不存在问题,可是阿婆却遇到了“麻”烦——麻醉难题:一、阿婆患有脊柱侧弯畸形与背部褥疮和老年痴呆,不适宜实施椎管内麻醉,就是俗称的“半身麻醉”;二、阿婆心肺功能很差,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期有肺炎,气管插管全麻很可能并发肺炎;三、全身麻醉不但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也有可能使肺功能再次受到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全身麻醉也面临巨大的风险。

  选择哪种麻醉方法?如何让病人减少并发症并实现快速康复?这是摆在麻醉医生和骨科医生面前的共同难题。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面对重重困难,麻醉科邓海洪主任与骨三科林宇宁主任及谢旭垣副主任医师就阿婆病情多次进行沟通研究,充分了解病情后,邓海洪主任组织麻醉科全体人员进行术前讨论。经缜密的术前讨论和与患者家属的充分沟通,最终决定选择行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入室,麻醉医师于超声引导下顺利实施坐骨神经阻滞,术中给予阿婆小剂量镇静药物后安然入睡,未感觉疼痛和不适,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非常平稳,手术过程顺利,术毕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不影响咳嗽咳痰,返回病房阿婆就可以喝水了,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阿婆目前康复良好。

  超声作为麻醉医生的“第三只眼”,以其无创、简单、快捷、实用、定位精确的优势应用于引导周围神经阻滞麻醉,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麻醉医师可以通过超声显像观察外周神经及其周围结构,并在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穿刺到达目标神经周围,精准地实施神经阻滞。与传统的盲探下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超声具有减少或避免神经损伤,缩短操作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和成功率,以及减少麻醉用药和增加安全性等优点。对比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避免了气管插管,不影响呼吸、消化和排尿功能,术后可以较快恢复饮食,同时对术区术后镇痛效果很好,避免了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病人快速康复。

  自2018年开始,我院麻醉科积极开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术后镇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等技术,多次邀请知名专家莅临指导,并选派年轻医生外出进修学习,团队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成功完成类似手术800多例,为众多患者提供了优质的麻醉服务,为术后康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