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发布时间: 2011-10-12 来源:感染科 阅读量:

分享

  目前已经确定的引起传染性肝炎的病毒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型肝炎(甲肝)、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丁型肝炎(丁肝)和戊型肝炎(戊肝)。近年发现有新的肝炎病毒如庚型肝炎病毒及TT病毒等,但其致病毒性尚未十分明确。

  甲肝和戊肝是经过消化道传染的。这两种肝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都可通过粪便排出病毒,粪便污染食物或水源引起流行或暴发流行,污染周围环境导致其他人接触经手至口感染。甲肝和戊肝多为散发病例。

  乙肝传播,途径多样。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体液经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而获得感染。具体的传播途径包括:(1)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传播的最主要模式。婴儿可在出生前(宫内)、出生时及出生后从母体感染乙肝病毒。(2)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很高,微量的污染血进入人体即可造成感染,如输血及血制品、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针刺、剃刀、共用牙刷等均可传播。现已证实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可含有乙肝病毒,因此,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性接触导致的体液传播也是获得乙肝病毒的可能途径。但一般来说,同一办公室工作上的接触及进餐传播的可能性不大。

  静脉吸毒、不洁输血是丙肝祸首。

  丁肝与乙肝相伴,丁肝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乙肝病毒才能复制。

  病毒必肝炎患者饮食忌什么?第一忌酒。对于各型肝炎患者忌含有酒精的所有饮料!一句话:一定不能喝酒。第二忌“脏”。此处的“脏”是指不洁的饮食。不洁的饮食可导致肠道细菌感染加重肝脏的负担;尤其不洁的饮食可能造成在原有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再重叠感染另一种肝炎,使病情恶化。第三忌饮食不当及过量。

  对于不同的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如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又各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的病人,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大鱼大肉,也不宜进食过多的糖。在肝炎进入恢复期后,随着胃口的好转,可逐步、适量地增加鱼、瘦肉、蛋等食品以保证患者蛋白质供给;应做到荤素搭配,在提供动物蛋白质的同时,可予豆制品等植物蛋白质,但仍不宜过量,应控制进食数量,以八分饱为宜,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和营养过剩产生脂肪肝。肝硬化患者饮食尤其要注意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及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如肝硬化代偿阶段,可适当补充一些高蛋白的饮食。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尤其是有肝昏迷或有便秘、消化道出血时,一定要限制蛋白以植物蛋白为主。

  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彻底根治。目前治疗的目的有: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