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叫三伏天?为什么一定要在三伏天贴膏?贴多了有没有影响呢?以下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叫三伏天?
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所谓“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为何要在 “三伏 ”进行穴位贴敷?
这是由于夏日三伏天,正是天然界阳气兴旺之时,人体皮毛处于开泄状况;应用辛温化痰走串的药物,如甘遂、延胡索、麝香、细辛、姜汁等,贴敷到人体的响应相应的穴位,形成特定的刺激,以疏通经络,达到达扶正固本,补益阳气,驱除体内寒痰,拔病外出,扶正固本,补益人体阳气的目的,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到达治疗防备起到防治呼吸道疾病、虚寒证及痛症之功能的功效。
天灸的主要作用
1.肺系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虚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消化不良等。
3.部分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膝骨性关节炎、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天灸不是贴得越多越好
天灸治疗中不时碰到有患者急于求成,希望天灸多贴药,一次对付多病种。不过,专家提醒,贴药不能贪多,每次天灸不宜超过三个病种。因为天灸一种病一般取穴6处,贴药过多过分散反而降低穴位刺激。此外,三伏天灸头三贴药,是取不同的穴位,之后才重复,病种过多,增加了取穴的重复,也会降低刺激。 天灸容易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专家认为万万不可,因为天灸就像吃药治病一样,不可能一次贴药就见效,需以疗程为计,药不可漏服,灸不可漏贴,规范贴药才可系统调节机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