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

发布时间: 2018-03-23 来源:预防保健科 阅读量:

分享

  结核病,离我们并不远,2018年3月2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在136年前的3月24日,世界著名的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正式宣布发现结核杆菌。结核病,有个称号叫“白色瘟疫”,作为全球十大死亡因素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全球约1/3的人被结核杆菌感染,我们都生活在结核杆菌的“包围网”中。2016年结核患者高达104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180万人,在亚洲发生的新发结核病病例最多,占全球的45%,同年的数据指出,估计有100万名儿童染上了结核病,25万名儿童死于结核病(包括与艾滋病毒相关的结核病儿童)。从前有句话叫“十痨九死”,“痨病”就是大家常说的肺结核,那时医学不发达,一旦得了“痨病”,就像被下达了死亡通知书,九成以上的人都注定失去生命。自古以来死于肺结核的名人也有很多,比如肖邦、哈佛(哈佛大学捐助者)、鲁迅,还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等。

  一、认识结核病

  虽然现在的医学可以治愈极大部分的患者,但结核病的疫情依然严峻,不能轻视它的危害。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这种病菌会入侵全身的器官,由于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所以常常称为肺结核。作为结核病的“元凶”,结核杆菌的可怕之处有4点:

  1、“传染”

  会借助空气、灰尘、口水等载体进入周围的人的身体里面。

  2、“霸道”

  会侵蚀除牙齿、指甲和头发外的人体所有器官,特爱侵蚀肺部。

  3、“狡猾”

  懂得长期潜伏,首次进入人体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或发病,但第二次进入的话,结果就远远不一样了。

  4、“顽固”

  对干燥、寒冷、酸性或碱性环境都有非常强的抵抗力。

  二、抵抗力差的要注意!

  虽然被结核杆菌感染不等于是患结核病,但主要决定因素是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功能。春季万物生发,当然细菌也会一同繁殖。在冬季到春季的转换中,消耗增多,人体免疫机能减弱,从而给结核杆菌创造了“机会”,尤其是本身有慢性病或平时体质较差的小伙伴就更要注意了!

  1、它是如何传染的?

  一般来说,结核病多数通过呼吸道感染,当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病的人吐痰、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甚至是说话“漏风喷口水”等等,都会把含有结核杆菌的痰液带出体外,从而通过空气、灰尘传播,进入吸了这些飞沫的健康小伙伴体内。所以,到公共场所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最好还是备一个口罩吧!

  2、这几类人要当心,平时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要当心结核病:

  1)老人

  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免疫力也就随之降低,很可能就“唤醒”潜伏或新感染的结核杆菌。

  2)小孩、婴儿

  小朋友的免疫力较弱,尤其是免疫系统还不健全的婴儿,都很容易从父母、家人那里被感染结核杆菌,并且病情也会比成人更严重。

  3)糖尿病、艾滋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免疫功能受抑制;艾滋病毒会损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4)免疫抑制剂使用者

  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有些哮喘病、过敏、急性心衰发作的病人在急诊治疗时也会用到免疫抑制剂。

  5)公共服务工作者

  居住环境、工作强度大、营养不足、精神压力大等因素都会降低免疫机能。

  三、要这样预防结核病

  任何疾病的预防都胜于一切,结核病也不例外。只要方法正确,不会给结核杆菌一丝“觉醒”的机会。

  1、增强免疫力

  想要远离结核杆菌,先增强自己的免疫力,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婴儿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卡介苗,一般来说新生婴儿一出生就应该接种;对于成人来说,应在饮食与运动上面来增强自身免疫力,多吃蔬果、多晒太阳、戒烟戒酒准没错。

  2、个人卫生

  平时居住的地方多开窗户通风、多打扫卫生,同时要勤洗手。不管在哪里,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3、远离喷嚏源

  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回避打喷嚏、咳嗽等“潜在源头”。在高发时期,也可考虑带一个口罩出门哦。

  4、身体检查

  定期的健康体检也是必要的,特别是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一定要控制好病情。在这些基础上,还要注意作息规律。如果连续咳嗽2周,或咳嗽有痰、带血丝,就要到医院好好检查检查了。

  “十痨九死”现在已经不存在,结核杆菌虽防不胜防,但只要增强自身免疫力,发现异样及时就医诊断,通过规范的治疗,就会发现结核病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