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14日,世界各国都会庆祝世界献血者日,通过这个活动来感谢自愿无偿献血者献出可挽救生命的礼物—血液,同时提高人们对定期献血必要性的认识,以确保当病人有需求时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得性。
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每年帮助挽救数百万生命,而且能帮助罹患危及生命病症的患者延长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支持复杂的医疗和手术程序。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在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方面以及在天灾人祸中也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作用。
能够为患者提供足量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供血机构是有效卫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自愿无偿献血者定期献血,才能确保血液的足够供应。但是在许多国家,采供血机构面临的挑战是,既要提供充足的血液,又要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适量献血可增强造血功能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至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的毛细血管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成年人的骨髓平均每天可造出15亿个血细胞(约40毫升血量的细胞),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血细胞衰老死亡。骨髓造血功能也同全身其它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血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
据了解,献一次全血(200毫升)仅占人体总血量的二十分之一至二十五分之一,献血后体内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至2个小时内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研究还表明,由于急性脑梗心梗患者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较正常值高,献血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