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世界卒中日宣传——脑卒中,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 2018-10-31 来源:预防保健科 阅读量:

分享

  为了有效预防卒中,世界卒中组织把每年的10月29日确定为“世界卒中日”,目的是为了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世界卒中日《宣言》说,卒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老龄化、活动过少、吸烟和快餐加速了卒中、心脏病、糖尿病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日益流行,如果不加干预,后果不堪设想。相反,如果应用已有的知识,将会使一半人免于卒中的危害。《宣言》指出,预防是最值得去做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公众加强预防意识,共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脑卒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

  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卒中相关健康教育知识?

  (一)卒中最常见的症状包括:1、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2、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失去平衡、步行困难;4、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5、缺乏平衡感;6、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期,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7、意识障碍或抽搐;8、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请重视以上任何一个卒中症状,如果您认为自己或家人患有卒中,请立即去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120)。如果正在服药,请将相关药物一起带到医院。

  (二)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不可干预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也持续增加,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药物滥用等。

  (三)如何区分卒中的低危人群及高危人群?以下9项危险因素,有少于3项的称为低危人群,有大于或等于3项的称为高危人群。1、高血压病;2、心脏病(心房颤动); 3、糖尿病;4、吸烟史;5、明显超重或肥胖(BMI大于26,BMI=体重的公斤/身高的平方);6、血脂异常;7、运动缺乏或轻体力劳动者;8、脑卒中家族史;9、既往有脑卒中史。

  (四)预防脑卒中从我做起:1、了解自己的血压;2、定期体检;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4、克服不良习惯。

  (五)防止卒中再发需加强危险因素的控制:1、密切监控血压;2、按医嘱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3、调节血脂;4、适量运动;5、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六)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石:

  1、合理膳食,低盐、低脂、低热量,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2、适量运动,运动三原则:有恒:经常地、规律地运动;有序:循序渐进;有度:根据自身年龄和体质适度运动;运动方式:步行、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运动时间: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老年人最好选择傍晚运动。3、戒烟限酒:吸烟增加心脏病风险,要彻底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限酒可胡效降低血压。4、心理平衡:精神紧张、不良精神刺激、愤怒或恐惧可导致血压升高,得了高血压要重视,但不要紧张,保持乐观的心态,知足常乐,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要服老。

  接受健康教育:

  主动获取健康知识和相关资讯,提高预防脑卒中的意识。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建议≥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定期体检,查血糖血脂,有高危因素的的要做脑卒中的筛查,主要是颈部血管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