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新冠疫苗接种问题解答

发布时间: 2021-06-18 来源: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保健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 阅读量:

分享

   阻断新冠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疫苗。在疫苗接种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小伙伴们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比如要不要接种,什么疫苗更好,是不是安全,会不会产生抗体等等。下面一院君一一为您解答!

  一、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有必要。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二、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接种疫苗后,多久才能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四、如何通过接种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体免疫?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力不一样,阻断传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样。一般而言,传染病的传染力越强,则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

  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护效力和疫苗的接种率呈正比。因此,要达到足够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够高的接种率,也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接种疫苗。反之,如果不接种的人比较多或大多数人不愿去接种,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传染源存在时,容易出现疾病的传播。

  五、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

  六、目前我国应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效力、保护持久性如何?

  据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疫苗保护效力为79.34%,中和抗体样转率为99.52%。通俗来说,就是约有80%有效保护,感染后99%免发病,以及100%不会转成危重症。新冠病毒疫苗属于新研发并投入使用的疫苗,需要大规模接种之后的持续监测和相关研究,以积累更多的科学证据,评估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持久性。目前证据提示,疫苗保护期可以达到至少半年以上。

  七、不同厂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时,可采用其他企业生产的灭活疫苗完成接种。

  八、接种疫苗都有哪些禁忌?

  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能接种疫苗的情况。因为大多数禁忌都是暂时的,所以等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后,可以接种疫苗。

  通常接种疫苗的禁忌包括:(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

  九、如何发现、把握接种疫苗禁忌?

  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要了解疫苗成分,对疫苗成分既往有过敏者不能给予接种。

  接种时,受种者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接种医生会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过敏史。疫苗禁忌症已列入知情同意书中。

  十、慢性病人群能否接种?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十一、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十二、新冠病毒疫苗怎么打,去哪儿打?

  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已经公布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接种单位,包括地点、服务时间,肇庆居民可通过“粤苗”APP及微信“粤健通”小程序进行个人或团体预约接种,预约成功后再按预约时间前往接种点,如未预约成功请不要前往,避免扎堆。

  十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适用对象。

  18周岁及以上人群。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18岁以下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该人群接种。

  十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和间隔

  1.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

  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2.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接种1剂。

  3.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接种3剂;首剂和第2剂的间隔、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建议要在4周及以上。第2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6个月内完成。

  十五、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

  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没有上臂人员,可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内注射。

  十六、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疫苗接种前、后及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1.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并提前预约。

  2.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凭预约成功短信或二维码进场,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有序排队等候接种,同时全程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保持距离。

  3.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请及时就医。

  十七、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十八、什么是疫苗不良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的、且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主要指受种者发生的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

  十九、接种疫苗后为什么少数人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疫苗接种后,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受种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少数受种者在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二十、发生异常反应后,个人通常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如果怀疑为接种疫苗后异常反应,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并向接种门诊、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咨询、报告。对需要调查、诊断或鉴定的,受种者应当按照要求提供既往病史、就诊病历等相关资料,配合后续相关工作。

  二十一、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用再戴口罩吗?

  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间还会有极少数已接种的人可能发病。另外一方面,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等;其他防护措施如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一米线)等,也需要继续保持。

  二十二、疫苗开始接种以后,我们的防控措施会不会调整?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其他各项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

  二十三、 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二十四、为什么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剂次之间需要一定的间隔?

  通常,灭活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新冠灭活疫苗第1剂次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部分免疫应答,第2剂次接种后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剂次之间的间隔,一般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确定剂次之间的最小间隔。如未能在程序间隔要求的时间完成两剂接种的,应尽早补种。

  二十五、迟种补种

  对全程免疫为两或三剂次程序的疫苗,未全程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未完成剂次,无需按照免疫程序重新开始接种。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二十六、加强免疫

  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二十七、尚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需要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仍有很多有效的防控手段,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

  二十八、接种前后是否有必要检测抗体?

  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二十九、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由于以下原因,受种者极少数因保护失败仍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1.全程接种疫苗后,个别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2.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3.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上述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在新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还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三十、打完新冠疫苗后可以马上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如需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在接种疫苗次日方可去采样检测。这样做可以减少因接种区域疫苗株核酸片断污染造成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

  具体原因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由新冠野病毒经过培养、灭活等工艺制备而成,病毒已经失去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仍存在新冠病毒的核酸片段。另外,接种过程中,抽吸疫苗、注射器排气等,疫苗可能会以液体或气溶胶方式直接或间接污染接种场所、接种人员和受种者等。此外,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灵敏度极高,如果在新冠病毒疫苗株核酸片段被降解前进行采样,很可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